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作品 > 教师作品

家庭教育,这么近又那么远 --读《做隐形父母》有感

信息来源:珠光小学 信息提供日期:2018-01-2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家庭教育,这么近又那么远

----读《做隐形父母》有感

  邓清泉

 

在这个信息化年代,我们都习惯了捧着手机刷微信、用手机看新闻;手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本,泡一杯茗茶,在桔黄的灯下静静阅读的情境,好像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所幸我还保留着从小养成的看书阅读的习惯。我家藏书近万册,我尤爱看关于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书,其中《做隐形父母》这本书我最喜欢翻看。

 

《做隐形父母》这本书最初之所以吸引了我,可能是因为我家的情况与作者家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引起共鸣,方便模仿学习----大家都是在深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两夫妻都是老师;家里两个孩子都是男孩。我家两儿子,一个正在南外读初三,面临竞争剧烈的中考,一个正处于转折点的小学三年级,面临四年级的精英班分班及不久后的升中考试;作者的一对双胞胎儿子欢欢和乐乐,一个就读于北京大学,一个则在新加坡留学。从这本书里,我可以向作者余云德、舒凤云夫妇学习很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当我在看完这本书的简介和目录后,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我静下心来,用心仔细阅读。阅读了一遍后,这本书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原因是他们别具一格的个性化的家庭教育。

 “教育”是什么?《说文》里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长者所教,子辈所学也。由此可见,“教”的最初意思,是让孩子在严格的管教下从事学习知识和技艺的活动,不排除用棍棒敲打的方式督促之,即“使其接受教育”的意思。“育”在甲骨文中是个倒子形,“像产子之形”,可见,“育”字最初的意思是女人生育,是“畜养”,侧重在身体上的抚养长大。《说文》里说:“育,养子使作善也。”从对“教”和“育”的字形结构和意义的分析看,“教”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育”则偏重于身体发育及品德修养方面。“教育”二字结合起来表示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又重视品德修养的熏陶。

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不足之处在于易消融个体,淹没个性;忽略教育,强调服从;重视手段,强调严格。我希望的教育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存在,承认个体的差异性,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强调引发学生内在的潜质,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给予天才学生特别的教育,使之成为专门人才;强调兴趣,注重学生个体内在的潜质,用一定的方法把它“引导”出来。

在作为一位家长的这十几年里,我一直在摸索前行,尤其是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更是加一分怕厚,减一分怕薄。家庭教育,看起来是这么近,却又总会感觉到那么远。而作者家庭教育上的很多做法,正符合我对教育的向往与期待。

作者认为,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他们以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以及教育自己一对双胞胎儿子的经验,倡议所有的爸爸妈妈“做隐形父母”。 作者认为,做隐形父母,是让孩子走在前面,是对孩子的信任。信任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只有信任,才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有信任,才会放心孩子的脚步;只有信任,才会理智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调整,自我实现。

作为个性化教育的家庭故事,《做隐形父母》一书共分八章,分别以“用尊重放飞孩子、用阳光温暖孩子、用活动陶冶孩子、用人格感染孩子、用期待陪伴孩子、用书信启迪孩子、用惩罚唤醒孩子”讲述做隐形父母的途径。

书中还分享了一些育儿小窍门:孩子专注某件事时,不要随意打搅。学习在书房,如果玩,到大厅。不在书房批评孩子。督促孩子赶快做,不如让他自己决定时限。让孩子公开宣布目标。问话要有一点创意,不要老是“作业做完没有”“学习怎么样”。给孩子创造轻松的生活环境,和孩子一起制造快乐。读书的孩子——“坏”不了,别一句“自己看”了事。多用 " 我感觉 " 等商量句型,少用 " 你该 " 等命令句型。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反而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他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时 , 坦然地接受,不替孩子谦虚,更忌指出孩子的其它不足。坦然陈述自己的失败教训,放低自己,再进入主题 , 孩子较能接受劝诫。要让孩子做不太喜欢的事情时 , 可以说:“你的好朋友也做 ……”并及时给予评价,以提高孩子意愿。避免孩子只注意“做不到的部份”引导孩子留意“做到的部份”。

作为父母,如果感觉越轻松,孩子可能成长越好;相反,如果感到非常劳累,可以肯定地说,父母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出问题了,极可能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

教育孩子,就得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父母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爬滚打”,让孩子“走”在家长的前面。孩子走在大人前面,成长过程中就充满乐趣,因为路,是他自己发现的。孩子走在大人前面,也有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而父母只需要平静地跟在孩子的后面,做隐形父母就好。

的确,家长的教育与对待孩子的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家长为了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而用尽方法。家长里面也分“普通家长”和“聪明家长”,普通家长与聪明家长的比例为82,普通家长也许做了很多事情,但事倍功半;聪明家长从来不会太劳心劳力,但事半功倍。我觉得,作者夫妻就是一对聪明的家长。他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时最最聪明之处就是懂得如何放手,懂得把握那个“放”与“收”的“度”,这正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一点,在读到作者对待双胞胎儿子欢欢和乐乐的跳级和休学问题时尤其明显。他们在对待儿子的教育问题上,真正体验了“因材施教”,能力强,可以跳级;学得吃力又不能留级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家休学。这不是一般的父母有勇气和胆量尝试的。作者作为父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放飞孩子、授孩子以“渔”,让孩子个性化发展……孩子的路,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行走,孩子的成长过程才会充满乐趣,孩子方可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

做隐形父母,把自己隐藏起来,并不是说对孩子的事少过问少理会让孩子自己去走。而是父母自始至终一直在,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一直在时刻关注着走在自己前面的孩子。

做隐形父母,把自己隐藏起来,让孩子走在前面,说着容易可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那份爱的“割舍”,谈何容易。因为担忧和焦虑,许多父母生怕孩子走不好,走弯路,牵着孩子走,监督孩子走。好像如果不是这样,孩子一定输在起跑线上,一定以后只会“修地球”“拉板车”“捡垃圾”一样。

合上《做隐形父母》这本书,我意犹未尽。本书的一个个小故事里浸润着“孩子的起点”“生活的视角”“故事的表达”等教育艺术,读起来兴趣盎然,想起来感同身受,思起来意味深长。

反思我们两夫妻在教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事事亲力亲为,为孩子设想周到,时刻陪伴左右,被亲友们称为“二十四孝”式的父母,但对孩子们却缺少了适当的放手。假如我们改为让孩子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把自己隐藏起来,站在他们的身后,那会不会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再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老师常会牵着学生走,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都会担心孩子会不会答不出来,这其实就是没有真正放手。

当然,如何放手是讲究策略与方法的,什么时候能做到对孩子和学生真正的放手了,什么时候我们就是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了。在教育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幸的是,在这条路上,我并不是孤独一人的,路上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同行,前面还有一批已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先行者在无私地给我们指引,如《做隐形父母》的两位作者。

(珠光小学第二届读书笔记征文活动一等奖)